在3月7日北京召開的“IBM智慧云存儲高峰論壇”上,IDC中國計算機系統研究部高級分析師周震剛表示“無論是私有云還是公共云,未來云服務的增長水平都會維持在30%以上。預計2013年云計算服務全球將達400億美金,而其中存儲即服務整體的份額會達到14%,對比四年以前9%的份額,得出存儲即服務是整個云服務里增長最快的子集,其在最近四年的平均增長超過了40%。”
本次的“IBM智慧云存儲高峰論壇”,從如何實現企業存儲“效率優化、 安全優化、管效率優化和自動化優化”的四大新能力為契機,幫助企業描繪了一個未來云存儲藍圖,是一場存儲人的“盛宴”。
云計算是什么?或抽象或具象,定義有別但涵義相通。而人們常常一說到云計算,云存儲就會相伴左右,那么在云計算中,更富有應用性的存儲到底處于什么位置呢?
周震剛表示云存儲包含兩個概念。一個就是具象的,就是人們所常說的云環境中的存儲設備,磁帶、磁盤、NAS等等。在云環境下對于存儲的要求可謂越來越高,IDC反復講述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,從過去的主機到現在的各種類型的服務器的發展趨勢,他們已經在不同的Workload上有不同的應用,小機和X86服務器也各有各的應用方向,而推動這一切的動力,我們看到很大的程度上是來自我們服務器平臺的虛擬化。
另一個就是存儲即服務。云是幾萬億傳感器,幾十億人對于數據產生的推動,使得新的云計算時代數據爆炸的趨勢越來越明顯,周震剛比擬大家為DIY的一代,通過自助設備,移動應用等產生的數據處理工作、生活事務,同時也產生大量的數據。當然在這種情況下,海量的用戶產生了海量數據集以后,對于存儲要求不斷提升,不僅要有足夠用的存儲容量,同時更要提高存儲效率。
存儲即服務既是云的最終意義,更是開啟云服務的基石。哪一類的應用更快、更早的部署在云計算服務商,它的就緒程度就越高。可以發現,存儲即服務、備份、歸檔相應的數據密集型的應用,包括其他的協同應用都是首先部署到云應用上的,所以我們說存儲即服務目前來看,使更多用戶開始最先挪向云服務應用。
在云時代,IDC預測2014年,全球銷售出的磁盤將有一半以上是和公共云服務相關的應用,所以從傳統的本地方式向云模式的轉變也對設備提出了新要求。周震剛表示“依靠技術不斷的推動,新磁盤技術的推出,以及存儲成本的降低,都會使得市場變革頻率越來越高。在過去四年間,全球的磁盤容量增長高于計算能力需求,全球在過去四年中磁盤增長大約4.7倍,在中國達到了6倍左右。”